杨秀玲,郓城县文化馆馆员,菏泽市剪纸艺术委员会会长,菏泽学院美术系客座教授,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,山东省剪纸研究会副秘书长,山东省水浒文化研究会特聘研究员,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委员,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郓城县政协委员。
杨秀玲出身于剪纸世家,第五代传人,外祖母、母亲皆为当地有名的剪纸巧手,自幼杨秀玲与剪纸结下不解之缘,成为大家公认的“剪纸神童”。参加工作后,兴趣尤浓,在家传剪纸技艺的基础上刻苦钻研、取长补短、推陈出新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剪纸风格。为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群众化,时代化,艺术化,她数次到北京、深圳、河北、济南等地拜访名师,悉心接受他们的指导,用心揣摩他们的剪纸精髓与特点,在继承传统工艺、弘扬祖传技法的同时,又将剪纸艺术融入到国画、工笔、写意、素描、影像等现代各类艺术之中,从而使她的剪纸艺术师古而不泥古,新旧融汇,独具特色,品高韵浓,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。
走进杨秀玲的剪纸世界,你会惊叹她的淳朴浑厚、简练遒劲、稚拙豪放的粗犷之美,更会为她作品中透出的秀丽纤细、明快柔美、工整细巧的玲珑剔透之味击节叫好。她的剪纸作品《开国大典》、《历代伟人》、《八骏雄风》、《水浒英雄》、《大展宏图》等多幅作品在全国、省、市、县各级评比中获金奖、银奖、一等奖,其作品及剪纸事迹分别在《大众日报》、《烟台日报》、《菏泽日报》、台湾电视台、山东电视台、菏泽电视台、郓城电视台、《新郓城》等媒体刊登、播出。
杨秀玲的剪纸作品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风格独特的,既不同于北方的粗犷,又有别于南方的细腻,往往将南北两派的艺术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,其表现形式简洁、易学、易掌握,更容易传承和发扬,因此专家们称赞她的剪纸,“独称一派,独树一帜”, “既追求大意大像,又注重精雕细琢,题材广泛,内容丰富”,“既有纯朴浑厚、简练遒劲、稚拙豪放的粗犷之美,又有秀丽纤细、明快柔美、工整细巧的玲珑剔透之韵,风格不可多得啊!”称她的剪纸是“流星派剪纸体系”。
为了突出剪纸的韵味,作品一气呵成,真正做到了:行刀实,下刀神,达到“圆、尖、方、缺、线”的统一布局——圆如秋月,尖如麦芒,方如盘石,缺如银齿、线如胡须。遵循先内后外,先细后粗,从左到右,刀刀相连的剪纸技巧。
由于她的剪纸作品源于传统,属家族式传承,但又不受传统的束缚,吸收了很多新的技巧,所以,她的艺术风格,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、新的突破,做到了敢于创新,与时俱进,她用古老的、传统的、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形式,歌颂祖国大好河山、改革开放、经济建设的时代特征,如《大展宏图》、《红红火火的日子》、《花开富贵》等作品。
在继承祖传和剪纸技法与风格的同时,融入了现代各类艺术。特别是她把国画、诗词、楹联、书法、工笔、写意、素描、影像等形式,在继承祖传、夸张而不受限制的基础上,十分巧妙地融入了许多古代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技法,使剪纸作品文化底蕴更浑厚,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、社会性。
从事传统的、原生态的民间剪纸人员越来越少,许多地方出现后继无人、濒临“人亡艺绝”的境地的情况下,为了做好民间剪纸艺术的抢救、保护、传承和发展工作,推动民间剪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。多年来,她义务为社会培养了众多剪纸人才,将她的“流星派剪纸艺术体系”加以总结,使其更加简洁、易学,传授于无业人员,并纳入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课程,施教于郓城县青少年文化宫、郓城第一中学和菏泽学院等多所学校,已培训全市中小学美术教师5000多人次。她辅导传承的学员年龄大至退休老人,小到五岁孩童。在传授剪纸技巧时,让学员先学会剪纸符号,就像写字先学笔画一样,反复练习,直到能熟练操作,再运用到作品之中,新的学员很快就能掌握剪纸技法。
金剪裁尽天下韵,玉笺托出古今情。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多年来,她用汗水、天分、才华和不懈的努力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。
杨秀玲还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外传播及文化交流活动。2016年1月,她代表孔子家乡山东赴美国进行文化交流,同年10月由国家文化部选派赴加拿大温哥华参加“亚太艺术节”,传播中国传统文化,受到各族裔友人的热烈欢迎。
其剪纸艺术品目前远销美国、加拿大、法国、韩国、日本、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。